华大在线讯(见习记者 延语芊)9月16日,“中国新诗与中外诗歌传统”国际学术论坛在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桂子山,回顾中国新诗百年历史,探究中国新诗未来发展。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名誉院长谢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校党委书记夏立新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文学院教授王泽龙主持。
夏立新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他们长期以来给予太阳成集团人文学科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时至今日,中国新诗已走过百年历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新认识中西诗学传统与五四以来新诗的关系,是学术界应该关心的重要话题。积极参与中国新文学历史研究、中国新诗与中外诗歌传统研究一直是华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学术传统与研究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总结新诗百年的经验教训,探究中国新诗与古代、外国诗歌丰富、复杂的关系,反思传播接受视野中的新诗及其研究,是当前新诗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助于增进中国现当代诗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
谢冕在讲话中谈到,中国新诗诞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它一方面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千年传统,另一方面又向世界诗歌寻求新的启发。新诗的“变”是恒常的状态,但它的传统自古至今没有断流。新诗要发展,不仅要继承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传统,还要面向世界各国诗歌吸纳多元文化。接纳和表现现代世界的信息,与世界沟通现代人的情感是新诗的最大贡献。化古为新、古为今用、继往开来是百年新诗自由精神的取向,新诗永远在探索的途中。
刘勇在致辞中认为,中国现代新诗兴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延续了中国传统和参照西方外来文化因子,更要探究它新在哪里,为何而新。新诗代表着未来诗歌发展的方向,既要以博大的胸襟去延续广博深厚的中国传统诗歌的血脉,以开放的视野来吸纳外来诗歌的精华,更要以充分的自信看待新诗的发展和其美好的前景。“诗歌研究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激发读者对于诗歌阅读的热情与激情。”刘勇如是说。
文学院主要负责人向长期以来支持文学院发展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感谢。他表示,以鲜明的当下意识,关注现代诗歌、现代文学思潮的古今演变与诗学理论建构,是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鲜明特色之一。他期待本次学术研讨会以更宏阔的现代视野,观照中国新诗与中外诗歌传统,为当下新诗创作实践与诗学建设提供参照。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新诗与古代诗歌传统、中国新诗与外国诗歌传统、中国现当代诗学与中外诗学、新诗史问题研究、新诗创作与中外诗歌传统、传播视野中的新诗及其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多维探讨中国新诗与中外诗歌传统的传播语境与复杂关系。
王泽龙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论坛云集了四代新诗研究学者,为增进交流搭建了开放共享的学术平台,是近些年来中国新诗研究的一次盛会。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新诗与中外诗学传统研究既不应忘记固有血脉,又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古代文化是远传统,现代文化是近传统,中国新诗研究要处理好远传统与近传统的关系,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永葆生机。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和太阳成集团文学院联合主办。
(审读人:张舜)